【原创二中】2016年高考历史考纲分析及复习策略
时间:2016-03-25 16:46:59 发布人: 点击:4289次
2016年历史学科考纲分析及备考策略
历史组 沈晓钰
2016年全国历史高考大纲与2015年相比,没有变化,考查的仍然是四大目标和十二项要求,即:
⑴获取和解读信息
①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②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③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⑵调动和运用常识
①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说明
②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③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⑶描述和阐释事物
①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②准确描述和说明历史事物的特征
③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说明
⑷论证和探讨问题
①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②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③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根据高考的要求,在二轮复习中,大家依然要以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为依据,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复习。高考历史对主干常识的考查是永恒不变的,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主要的历史史实、重要的历史结论、主要的阶段特征、重要的历史发展线索等。大家二轮的策略:
1、通史理序,构建体系。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材是以模块为标准进行编写,而高考命题却是以通史的时间为顺序,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大家是在一轮夯实基础的基础上,打乱教材的顺序,按照通史来整合教材的常识,更加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
2、注重归纳阶段特征,形成对历史常识的整体认识。
“阶段特征” 指的是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生活主要方面所体现出的总体特点以及这一阶段在历史上所处的地位。
阶段特征揭示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统括全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强化常识结构的作用。揭示阶段特征,加强历史横向联系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的过程。
高屋建瓴的归纳阶段特征,既能使学生形成对某一历史时期的完整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同时也是高考考核的重要目标。
3、注重运用新史观,拓展学生思路,提高学科素养
新课程改革给大家历史教学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史学观念的变化。课改以前,中学历史课本基本延续建国以来的阶级斗争史观。课改以后,各版本的课本则采用的是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等新史观。
4、对主干常识进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常识。
主干常识是高考的长效考点,且重点内容会反复考查。一轮复习已经对主干常识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查,在二轮复习练题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对主干常识进行深化拓展。尽量做到“通、透、全、实”,弥补弱点,不留死角,不要盲区。
5、归纳高考考查的题型类别,总结有效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大家将以考纲和课标为依据,强化对真题的训练,在学生巩固主干常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及历史思维能力,以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