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问】以“ACE”卓越学问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概述
时间:2017-05-25 14:21:19 发布人: 点击:2283次
一、“ACE” 卓越学问
“ACE”是英文“自主(Activeness)、合作(Cooperation)、探究(Exploration)”首字母组合,同时,Ace本身也是一个独立单词,在英文中可译为“最棒的、最好的”。
“ACE”诠释了我校创建高效课堂的目标,就是要让二中的师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不断追求卓越,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优的集体。ACE课堂学问的实质就是“卓越课堂学问”。
二、“ACE”高效课堂
(一)“ACE”高效课堂的六个维度
1.培养目标“三成”:成人、成材、成长
2.学生学法“三动”:身动、脑动、心动
3.教师教法“三弗”:(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4.教学流程“三动”:主动、互动、生动
5.师生关系“三重”:重平等、重敬重、重合作
6.教学评价“三看”:
“一看”是否科学设计并高效使用导学案;
“二看”是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作用;
“三看”是否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和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ACE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1、教学理念创新,凝练“两双”思想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无论“四五一”课堂教学模式,还是ACE高效教学体系,都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双主双学”教学理念,都蕴含着共同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思想和价值追求。
因此,“双主双学”教学思想的明确提炼,保证了我校从四五一教学模式改革,到凝练ACE课堂学问,从课堂教学的单一维度改变到课堂教学多维系统变革的基本理念是先进的、科学的是我校全面创建ACE高效教学体系的第一项重要举措。
2、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基本式+变式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无论是教学模式建构还是课堂学问建设,都不搞一刀切,不要求所有的学科、所有的教师都实行同一个“标准式”,而采取“基本式+变式”的策略。
我校在创建“ACE卓越教学体系”过程中,必须在大量的比较研究和持续的行动研究基础上,推出一个“卓越课堂学问‘基本式’”: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双主双学”的教学理念;落实好课堂流程中的“三个”核心步骤,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营造安全的、宽容的、赏识的、自由的、开放的、富于支撑和激励的教学氛围和心理环境;构建民主的、平等的、和谐与融洽的、相互敬重与信赖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畅通、便捷的网络化技术、资源和平台;落实个体自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教师导学、网络拓学和实践研学等六种学习活动。
学校大力支撑并高度敬重各学科开展行动研究,做好“创造性重组”,实现“差异化生成”。整个学校有一个“基本式”,各学科可以有“变式”;每个学科的“变式”即为其“基本式”,各位教师可以有“变式”;每位教师的“变式”即为其“基本式”,各种课型或主题可以有“变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三看”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统一标准。
3、教学内容创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在我校ACE课堂学问建设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学案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没有好的学案,决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和课堂。为此,科学精细地设计学案,是高效教学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4、研究方法创新,开展“小课题”“微研究”
切实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和实施,是对普通高中校本科研方法的创新,更是创建ACE高效课堂教学重要策略。
教师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入手,提出具体而微小的问题或者将自我经验作为课题,坚持一段时间反复实验、比较、听课、研讨、查阅资料、提炼思考,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常识、方法、技术和理论,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它的特点是问题真、课题小、研究实、要求低、容易操作、贴近实际。教师可以实现“人人有小课题、个个做微研究”。例如:“基本式”与“变式”的科学性与适切性;学科特点、学段特点的把握与敬重;教学目标导向与教学目标呈现;不同学科、不同学段预习的科学安排与引导;“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与评价;部分学生展示与全体学生的参与问题,等等。
5、教学评价创新,完善充满赏识的激励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课堂评价中,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单一,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此,大家完善充满赏识的激励评价机制。ACE卓越课堂以“即时、正向、赋予激励“为典型特征,为高效课堂系统注入不竭的激情和活力。ACE卓越课堂的评价体系构建,主要围绕以下五方面展开。
(1) 坚持三大评价原则
全面性原则:第一,既评价常识,更要评价人;第二,所有的流程都需评价,所有的事件都需评价;第三,教师评价小组,组长评价组员。
激励性原则:用发现的眼睛,珍视每位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和变化,真诚赞美,及时鼓励。激励性评价,让课堂温暖、安全和充满人性关怀。
即时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中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常识而是点燃学生。要求每位授课教师必须运用赋分表、积分卡、分数柱状图等工具,利用学生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等形式,当堂即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性评价贵在即时。
(2)评价内容注重过程
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评价学生和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个人表现,小组展示、表演、点评情况,随堂小测验成绩,大考小组平均成绩等。
(3) 评价对象多元
既对学生个人、又可以对学生小组 同时展开评价,并及时反馈,展开评比,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4) 评价主体多元
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小组长、全班学生开展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过程的实施。
(5) 评价形式多元
过程性评价注重过程和积累,建议当堂评价、每天评价、定期阶段总结,评价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