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青春之声】 点燃学问自信灯火 照亮中华强盛道路
时间:2022-05-09 17:32:11 发布人: 点击:1054次
2022年5月9日,我校组织了线上升旗,由校团委王晓晨老师主持仪式,全校师生共同参加。
第一项:升旗班级及升旗手先容——高一六班
高一六班是个优秀且团结的集体,班里的同学都很优秀,并且互相照应。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目标。在网课期间,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凝聚力很强的六班大家一定会在学习、身心等钱方面都有好的发展。
高恩琪同学在班级里担任团支书一职,她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网课期间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复习,对于工作也是一丝不苟,处理得当,她始终相信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希翼她能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努力,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宫郡东同学在班里担任班长和物理课代表二职,平日里他工作认真负责,学习劲头很足。他热心且善良,全力以赴去干他要做的事;也是老师的好助手。他坚信: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第二项:升国旗奏国歌(全体肃立,行注目礼)
第三项:国旗下献词
点燃学问自信灯火 照亮中华强盛道路
咸丰年间,一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暴行,致使圆明园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英法联军不但毁坏了这座学问瑰宝,更是将圆明园中所存留的上至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数代的奇珍异宝洗劫一空,这无疑是将上千年的中华文明化作云烟。但是,大家却始终保留着对那残缺学问的想象,修复文物,构建图纸,虽然口中没有对自信只字未提,可依旧秉持着祖先传承下来的美德,气宇轩昂,内心坦荡,在行动中来发扬学问自信,使其始终熠熠生辉。
学问自信因历史而走向未来,也来源于一代代传承者的奋斗。华夏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论是古学问还是近代文明,大家都让学问自信沉浸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北大教授陈寅恪一生致力于中国学问史,在抗战时期,他看到国人消磨的意志,决心从学问的起源与发展中寻找中国不会亡的证据,为百姓树立抗战到底的决心和自信。他坚信,只要精神不灭,中国就能复兴。陈教授之所以研究学问,就是认可学问的价值,可谓是用他的行动践行了学问自信。中华学问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昔日先辈传承给大家的学问沉淀,就是大家最值得骄傲的学问自信源泉。
大家的学问自信因中华学问历经沧桑却弦诵不绝,历久弥新。从甲骨文,到竹简小篆,到隶书楷书,每一个汉字都不曾因为岁月变换而褪去那饱满的墨色。“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花费三年时间,为汉字找到了专属的注音方式,为汉字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构建了中外学问沟通的桥梁,向全世界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学问。正是因为有像周爷爷这样潜心研究中国汉字的学者,才让中华民族的语言得以焕发生机活力,使得中国学问走向全世界,向世界人民感受大家的学问自信。虽然在这条崎岖的道路上经历过不少苦难,但中华学问不会因为沧海桑田而黯然失色,大家的学问自信又岂会消磨殆尽?
大家的学问自信因中华学问与时俱进而谱写时代新篇章。惠及世界的“一带一路”、“云游中国”线上活动、同舟共济的抗疫进行时……这些都体现了中华学问以其与时俱进的优越性。“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中华学问吸取着当今时代之精华,以傲然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有如此与时俱进的中国学问,大家何尝会缺乏学问自信?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人,大家应以点燃学问自信灯火,照亮中华强盛道路为己任,具有传统美德之素养,为下一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添砖加瓦,将学问自信秉持到底,从容面对纷至沓来的挑战!
山川万里,明月如旧,愿游中国学问之山河,现学问自信之灵魂!
引导教师:语文组 宗国军
学生引导:王玉茹 邵文卓